跳到主要內容

設計思考 (Design Thinking)

Design Thinking 101

    
        設計思考也稱作設計思維,設計思考並非專屬於設計師 ; 相反地,設計思考是一種引導創新的方法,它從根本去了解問題的現象,觀察並分析使用者情境並以解決問題,彌補使用者與設計者,在使用、設計產品服務之間的斷層。 每個人只要奠基於創新之上,皆有此種思考取向。設計思考是一個創意解難的過程,透過運用設計思考工具中的的元素。

流程:

  • 有同理心(Empathize)

        同理心的意思,中文近似於體驗、體諒、體察。即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,透過多元的方式了解使用者(包含訪問、體驗、問卷等),協助設計思考家能以使用者的角度出發,找尋使用者真正的問題、需求。有時我們所想的問題並非最關鍵,而需要廣泛地思考觀察「真正的問題」,也許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不便,或是他人的困擾,都可以成為設計思維的主要解決的問題。
  • 定義問題(Define)
        定義問題是將「同理心」步驟中蒐集到的眾多複雜資訊,經過架構、整理、分析、組合後(可交互使用),對問題重新的作更深入的定義,就像探索水平面下的冰山,更進一步找出使用者真正的需求,並用簡短的一句話定義使用者的需求。
  • 構思想法(Ideate)
       構思想法的過程中,是要發想出眾多的解決方案來解決「定義問題」的步驟中所找出的問題。發想的過程透過三不五要的原則(不要打斷、不要批評、不要離題。要延續他人想法、要畫圖、要瘋狂、數量要多、要下標題),激發出腦內無限的創意點子,也就是所謂的「腦力激盪」(Think outside of the box) ,最後透過不同的投票標準(可行性、商業性等)找出真正適合的解決方案。
  • 製作原型(Prototype)
        在設計流程之中,採用製作一個原型(Prototype)之意,透過一個具體且簡略的呈現方法(方便反覆製作),可以作為團隊內部或是與使用者溝通的工具,使想法更進一步地被實作,是一個動手思考的過程。此外,可以由簡略的草圖呈現,例如一款App的原型可能是幾張簡單的草圖,進一步不斷修整進而達到更完美的效果。在本階段的產出結果,會作為測試之用。
  • 反覆測試(Test)
        反覆測試是利用前一個階段製作出的原型與使用者進行溝通,透過情境模擬,使使用者可以測試是否適用,並從中觀察使用者的使用狀況、回應等,透過使用者的反應,重新定義需求或是改進我們的解決辦法,並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的使用者。


    以上的流程不是一定有順序性的步驟:靈感→構想→實現。 隨著團隊完善其思想並探索新的方向,或是透過分析使用者的回饋,項目可能會不止一次地通過靈感,構想和實施來循環。設計思考不只能運用在商業產品或工業製品,也是在教育或人生思考上新穎的思考方式。美國史丹佛大學就有一堂著名的課程一Design Your Life藉由設計思考來幫助學生解決人生的難題。我們可以對目標中最複雜的幾個環節進行prototyping,prototype可以幫助我們便宜、有效的去模擬真實情境,讓我們非常划算的從失敗中汲取經驗。對照人生和職涯規劃來看,我們可以先去向有相關經驗的人請教,參加實習計畫提前到職場環境歷練,或者在作息和生活模式上進行模擬(比如當空服員前先試一試受不受的了那樣的作息),透過prototype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喜歡和適應預想中的人生。

以下為簡單的影片介紹設計思維


資料來源:
維基百科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彩色點陣圖

今天我們利用光的三原色,也就是紅色、綠色、藍色,來表示一張彩色的點陣圖,之前都是以一個數字代表一個點的顏色,可是這次要用六個數字才能代表一個點。 如果我要讓電腦顯示紅色,我要這樣寫:FF0000,前兩個F代表有多少紅色、3,4個代表 有多少 綠色,最後5,6個代表 有多少 藍色, 我用英文字母來表示10以上的數字,A是10,B是11,所以F是16。兩個F是用16進位來表示,第一個F是表示16的0次方有15個,也就是最大值為15,因為若是16就進位了,第二個F表示16的1次方有15個,也就是240,把16和240加起來就會等於16進位的最大值255。總而言之,FF0000就會等於(R=255,G=0,B=0),電腦就會呈現全紅的畫面,如果是:000000,就會是全黑色因為三原色全部沒有光,就是黑色,那如果是:FFFFFF,就會是全白,因為三原色全部都有,所以是白色。 數值越大,光就越亮,數值越小,光就越暗,這樣總共可以排出一千六百多萬的顏色。 下面有三個圖,可以點選來試試看。

如何讓 button 被點下時,可以執行某一段 JavaScript 程式碼?

範例中第一個部分的原始碼如下: <a href="javascript:open_window('javascript.html')">javascript:function</a>:JavaScript Pseudo Protocol. 一般 來說,href 的內容是 URL,但是我們卻設定了一串頗為奇怪的字串。讓我們解釋一下: Javascript 提供了一個特別的用法,稱之為 JavaScript Pseudo-Protocol, javascript: 之後會加上一個函數名稱, 函數可以是 Javascript 內建的函數,也可以是自行定義的函數。 例如,你可以直接在瀏覽器輸入  javascript:alert(document.links.length)   來得知目前這個網頁總共有多少超連結(links)。 當然,你也可以將這段 程式碼用來取代這個範例的 href 值。 範例中第二個部分的原始碼如下: <form> <input type="button" name="Button1" value="請按我" onClick="sayhi()"> </form> 這是一個 form 元件,該元件內包含一個按鈕元件,該元件名稱為 Button1。 在按鈕元件中,我們也定義了一個事件處理的函數: " onClick="sayhi()" ; 該定義說明了:如果使用者在按鈕上點一下,則執行 sayhi() 函數, 而 sayhi() 的程式碼如下: <script language="javascript"> <!-- function sayhi() { alert("What's up?"); } // --> </script> 如果使用者在"請按我"的按鈕上點一下,螢幕上會出現包含 "What's up?" 訊息的視窗。